126名狱内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2-03-11 18:18:59 作者:史金芳
126名狱内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与思考
史金芳
笔者是一名具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资格的医生,于1997年开始在监狱尝试罪犯心理矫治。截至2001年7月,笔者共接诊了有各种心理问题的罪犯126人,进行了254人次的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26名求询罪犯中本省籍101人,外省籍25人:年龄18至55岁,平均3O.8岁;已婚41入,未婚72入,离婚12入,丧偶1人;文盲5人,初小9人,小学37人,初中54人,高中17人,大专以上4人;盗窃 47人,抢劫 33人,诈骗11人,贩毒、强奸、故意伤害各7人,流氓4人,绑架、敲诈勒索各3人,受贿2人,虚开增值税发票、交通肇事各1人;4年以下有期徒刑16人,4至7年有期徒刑46人,7年以上至15年有期徒刑64人;前科一次16人,二次6人,三次2人,四次1人,有前科者占20%。
126名罪犯中咨询一次73人,二次14人,三次11人,四次22人,五次4人,六次2人。
二、主要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
(一)心理问题
126名罪犯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的主要心理问题为:
1.情绪沮丧忧郁,兴趣缺乏,消极悲观,对前途无望,无改造目标者21人,占%;
2.情绪紧张,恐惧、焦虑,心烦意乱,坐立不安者11人,占%;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愤怒、冲动,经常违纪者10人,占%;
4.不能适应狱内生活,人际交往差,人际矛盾或人际关系紧张者12人,占%;
5.敌意、偏见、认知歪曲,不认罪、不服判,逆反、抗拒,不服管教者16人,占%;
6.因挫折与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引起持久性精神紧张、过分焦虑,躯体不适感,疑病、顽固性失眠者11人,占l%;
7、患慢性躯体疾病久治未愈,引发心理情绪反应,感觉痛苦、失望者9人,占%;
8.言语荒谬,行为怪异,情感淡漠,出现妄想幻觉者8人,占%;
9.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社会适应不良者2入,占%;
10、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缺乏罪责感,行为冲动。冷酷,屡教屡犯,难以吸取教训者8人,占%;
11.因逆反心理严重、犯警关系紧张产生心理危机导致自伤自残者2人,占%;
12.因性饥渴而过度手淫者3人,占%;
13.担忧释放后前途者 2人,占%;
14.自卑、失去改造信心者2人,占%;
15.伪装疾病,企图保外就医者 2人,占%;
16、对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信念和态度发生了病态的歪曲,并用病态歪曲的方式来解释自己与他入关系的结果者2人,占%;
17.患脑肿瘤引发意识障碍、行为紊乱者1人,占%。
(二)心理疾病
126名罪犯的主要心理问题,其中54人属与狱内服刑改造生活相关联的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占%;另外72人心理问题较严重,对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占%。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所患心理疾病分为9类,其中序号1至7是传统分类中的重性精神病,即现代分类中的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共52入,占心理疾病犯的67.5%;序号8至9是传统分类中的轻性精神病,即现代分类中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共25人,占心理疾病犯的32.5%。
三、心理咨询结果
通过与求询罪犯的心理沟通,并应用倾听讨论、疏导渲泄、教育指导手段和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的专项技术,135名求询罪犯中119人咨询效果显著,在所在监区的配合下,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基本消除,能积极地投入服刑改造生活,占88.1%;10人有一定的咨询效果,但心理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占7.4%;4人因严重精神病发作,危及监管安全,经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依法予以保外就医,占3%; 2人心理疾病未愈,仍在综合治疗当中,占l.5%。
135名求询罪犯在咨询结束后,大多能放下心理包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积极改造,有91人获监狱行政奖励,占67.4%。其中监狱表扬一次 42人,二次2O人,三次11人,四次6人,五次1人;监狱记功一次34人,二次20人,三次10人,四次2人,五次1人;监狱单项奖励一次1O人,二次3人。
135名求询罪犯中10人被评为监狱改造积极分子,其中一次9人,二次1人;7人被评为市监管局改造积极分子,其中一次6人,二次1人。
135名求询罪犯中29人获司法奖励,占21.5%,其中减刑一次28人,减刑二次1人。
四、心理咨询效果显著的典型案例
[案例1]黄犯,男,1964年4月生,已婚,初中文化,江苏人,农民(个体驾驶员),1994年4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1994年11月移押我监。
黄犯入监一周即出现双下肢浮肿不能行走,12月份又出现右上肢不能运动,自诉曾有“脑震荡后遗症”和“脊骨断裂后畸型”病史,不能劳动,生活、起居均由他犯照料。曾多次在卫生所诊疗,并于1995年元月送监狱局总医院住院诊疗一月,出现诊断“极性坐骨神经痛”,出院后黄犯仍不能行走,白天双下肢及右上肢皆不能运动,一切活动及生活皆需别人帮助,但夜间入睡呈自由位置,双下肢可以翻动。黄犯肢体瘫痪持续7月余,心理门诊获悉后采取主动干预,下监房对黄犯进行了详细体格检查、心理检查、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
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中发现黄犯警威性高,三肢瘫的症状不符合医学规律,不符合神经系统分布和正常解剖生理特点。
心理测验提示黄犯为神经质人格和有伪病倾向。心理检查发现黄犯存在较强保护机制,行为动作做作。在经过调查观察和详细体格检查后排除了神经系统疾病致瘫痪的可能,确诊为“伪瘫”,立即实施了对黄犯的心理矫治。第一次心理交谈中首先讲解解剖生理特点,然后一针见血地对其三肢瘫痪的症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三肢瘫不符合医学生理规律和装病问题的严重性及后果,并向其提出“下台阶”的方法,让其考虑。次日的第二次心理交谈中黄犯承认了伪装瘫痪的行为,诉“我刑期长,害怕,想早点出去,听说真正不能走路就能保外就医了,所以我就不动了,干脆就装到底了”,并对装瘫被揭穿顾虑重重。针对黄犯的心理状态,心理医生运用现实疗法的心理治疗技术,指出他装病的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过去的犯罪行为和现在的装病对抗改造的行为都是愚蠢、有害的,必须正视和面对刑期长和装病被揭穿这一现实,采取现实的态度和积极的行为方式来适应改造生活和改变刑期长这一事实。交谈结束后黄犯表示接受忠告,恢复正常人生活。第三次心理交谈在心理门诊室进行,黄犯已能正常行走,并告知已在分监区承认了错误,但对后果有所担忧。心理医生除给予精神鼓励外,继续运用现实疗法进行心理治疗,交谈结束后,黄某已具备了一定的抗挫折力,表示接受惩罚,吸取教训,踏实改造,争取通过正当途径提前出狱。
5年来黄犯踏实改造,积极劳动,认真学习,获监狱表扬3次,记功3次,2次被评为监狱罪犯改造积极分子和2次被评为监狱局罪犯改造积极分子,2次获减刑司法奖励,被减去徒刑2年6个月。
【案例2】严犯,男,1979年2月生,未婚,高中一年级文化,上海市学生,1996年8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1996年10月押少管所服刑,1997年4月移押我监。
严犯入监后因劳动工种变动觉得很不适应。加之其父探监时诉身体不佳,严某出现心情烦躁,坐立不安,紧张害怕,以致为小事与同监犯斗殴,劳动中经常上厕所,但又不大小便,不能完成劳动指标,渐之对前途悲观失望,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夜间多恶梦,于
2年来,严犯心态稳定,积极劳动,认真学习,遵规守纪,努力改造,获监狱表扬3次,监狱记功2次,l次被评为监狱罪犯改造积极分子,获减刑司法奖励1次(8个月)。
【案例3】蔡犯,男,1952年4月生,离婚,大专文化,上海市人,1976年至今,多次触犯刑律被判刑4次,曾因脱逃被加刑1年。1995年2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1996年9月移押我监。
入监初,蔡犯想搏得干警好感,以便挑个“洋差”,曾有过帮助文盲罪犯代写书信和汇报材料,给经济困难罪犯物质帮助的行为,但未能得到干警的激励。继而采取“合法斗争”,专抓干警执法中的漏洞,后发展到与干警的严重对立,不和干警讲内心话,消极怠工,对抗管教,屡次违反《罪犯行为规范》的要求,干警抱着“你犯一次错,我就整一次”的想法,在17个月中蔡犯受到5次电警棍,4次上铐(16天),l次行政记过的处罚,与干警的敌对情绪愈加严重,感觉在这里“改造无前途、无希望,要求移地改造或换队改造”,自认“思想上患了癌症”,成为一名硕危犯。心理门诊主动配合顽危犯转化工作开展了对蔡犯的心理转化和矫治。
1998年元月18日第一次心理会谈,蔡犯抗拒、逆反心理明显、情绪激动,怨恨监区干警。针对蔡犯的心理状态,为了稳定其情绪,采取了渲泄疗法,鼓励他把心中所谓的苦闷全部讲出来,然后给予了疏导,会谈结束时蔡犯的心理已能与心理医生相容,表示相信心理医生。
五、几点体会
(一)监狱各级领导的重视是狱内心理咨询得以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上海的罪犯心理咨询工作正处于十字路口,监管局业务部门无布置、无检查、无活动,一些原本工作轰轰烈烈的单位也已偃旗息鼓。但是青浦监狱一直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探索。监狱罪犯心理咨询的人数 1994年为4人次,1995年22人次,1996年14人次,1997年41人次,1998年133人次,1999年76人次,今年已达112人次。这种呈逐年上升之势的工作状况,其动力来源于监狱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监狱领导在人。财、物上的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领导大力宣传、亲自过问,才使得我监的罪犯心理咨询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和健康的发展。
(二)坐诊待询加主动出击、主动干预是狱内心理咨询的探索方向之一
由于我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就社会上而言,主动要求心理咨询的人本身就不多,何况狱内罪犯的素质较社会上非犯罪人群要差得多,主动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罪犯廖廖无几。因此,为了提高罪犯的心理素质,消除罪犯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高监管改造工作的质量,狱部动理咨询必须采取主动出击、主动干预的方法。几年来我们由单纯等罪犯上门诊咨询,改为配合顽危犯转化和个别教育工作主动下监区找有心理问题的罪犯进行心理干预、心理转化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典型案例1和典型案例3的成功转化都得益于心理矫治的主动出击和主动干预。当然,主动出击、主动干预有违于国内外通行的心理咨询“自觉”的原则。但是,中国监狱心理咨询怎么开展,尚无可借鉴的经验,只有“摸着石头过河”,遵循邓小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一实事求是的原则,探索中国监狱心理咨询的科学途径和有效方法。
(三)狱内心理咨询是科学认识罪犯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罪犯入狱后,在刑罚作用下承受了一定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同时由于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承受力的不同,在遭受狱内外的生活事件刺激或挫折后,部分罪犯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诱发精神疾病,干扰了正常的监管改造工作,甚至出现危及监管安全的事故。心理门诊中反映出的问种主要心理问题表明狱内心理咨询是科学地深层次了解罪犯心理的有效途径之一。罪犯中比较突出和集中的心理问题是不良情绪问题(占33.3%)逆反、抗拒心理导致对抗管教问题(占31. l%),歪曲认知问题(占23.7%),严重心理障碍(占18.5%)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全体干警的注意,想方设法地去消除这些不利于监管改造和监管安全的问题。
(四)狱内心理咨询为罪犯提供了渲泄不良情绪的场所和有效途径
狱内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罪犯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不良情绪问题,而这种不良情绪在监区、厂区又往往得不到有效渲泄,不良情绪的长期干扰或压抑必然会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以致出现危及监管安全的行为。心理咨询这一形式为他们提供了正常发泄的场所。通过心理咨询,罪犯把压抑的情感和所谓的委屈、痛苦、烦恼一吐为快,不良的情绪得到了发泄,减轻了心理压力,平衡了心态,稳定了情绪,使心理矛盾得以缓解,预防了心理危机,消除了影响监管安全的隐患。
(五)狱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挥了其它改造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侧重于对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碍的矫治。本文135名案例在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前,几乎均经过管教干警反复的个别谈话教育,但“心病尚须心药医”,罪犯的心理问题通过个别教育往往难以消除,个别罪犯的心理症状甚至加重,本文3个典型案例均存在这种现象。心理门诊通过运用心理学的专门技术,结合改造心理学的知识,与监区密切配合创造一个有利于罪犯矫治转化的氛围,使罪犯的对立情绪得到渲泄,抗拒、逆反心理得到转化,歪曲认知得到纠正,行为方式得到改变,最终使罪犯现实地对待服刑环境、对待自我、对待干警,使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得以消除,维护了正常改造秩序,提高了改造质量,也维护了罪犯的身心健康。
六、几点反思
(-)罪犯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是制约狱内心理咨询发展的问题之一
几年来,狱内心理咨询参与人数虽然呈逐年上升之势,但是135人、402人次这一对数字,面对2000多名押犯比例是如此之小。是不是狱内有心理问题的罪犯不多?结论是否定的。
根据国内外监狱的报导和监狱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罪犯进疗心理诊断的资料,我监约53q名的罪犯存在各种心理问题。那么罪犯参与面不广的原因是什么呢?
l.罪犯对心理咨询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尽管监狱利用《爱生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监区广播站、黑板报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但仍然有许多罪犯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模糊认识之一:心理咨询是看精神病,只有脑子不正常的人才要心理咨询;去心理咨询,别人要笑话,丢面子。模糊认识之二:心理咨询花费时间长,有时咨询要花费半天时间,劳动指标又不减少,耽误时间影响了自己完成指标,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计分考核。模糊认识之三:心理咨询就是与心理医生谈谈话,与干警的个别教育又有什么区别。模糊认识之四:自己的隐私和想法,万一与心理医生说了,由于心理医生也是监狱警察,监区的干警能不知道吗;上述这些模糊认识,直接压抑了罪犯参与心理咨询的积极性,导致主动要求心理咨询的罪犯廖廖无几的结果,个别罪犯甚至在出现心理危机中绝望地走向极端。
2.管教干警对于心理咨询在提高监管改造工作质量上的作用的认识还须进一步提高。几年来,尽管广大管教干警对心理咨询作用的认识有了提高,但由于管教任务繁重,自己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又不多,不能简单区分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也不能简单区分生理疾病还是心理障碍。甚至少数干警对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存在错误的认识。一种是“无用论”,认为心理咨询卖卖嘴皮,能有什么效果,还是电警棍解决问题。另一种是“担心论”,担心罪犯心理咨询过程中会暴露监区、分监区或干警在执法中的不足,面子不好看。这些认识反映在工作中也就很少支持、鼓励罪犯参加心理咨询,派人记录投信到心理咨询信箱罪犯的名单,想方设法检查罪犯已投入心理咨询的信件,甚至在发现罪犯有心理问题后,也不建设进行心理干预,以致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二)罪犯心理咨询深度不够,深层次的罪犯改造心理研究不多
几年来,监狱心理门诊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深度有限,高质量的专题矫治和研究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心理深究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工作,费人费时费力,必须定下心来,集中人力,花上1到2年,甚至3到5年才能看出效果。但是目前我们尚不具备这样的工作氛围和条件,使得工作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二是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鉴于人力资源的现状,把工作精力主要集中在对罪犯的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心理预测和配合个别教育上,心理咨询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问题研究考虑不多。为了提高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心理矫治在改造罪犯中的作用,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将积极地研究心理矫治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在监狱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创造深入探究的工作氛围和条件,以便使心理矫治这一科学手段更好地发挥效用。
文章来源曾令斌